科學家從北極細菌提取“耐寒基因”
日期:2010-07-19 09:07:20
加拿大研究人員從北極的喜寒細菌中提取的基因可以讓某些細菌變得對溫度非常敏感,因此,植入了這些耐寒基因的細菌菌株在一定溫度下會死亡,這有助于研究人員研發出穩定的肺結核和其他傳染病活疫苗。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研究人員表示,所有的細菌在進化過程中,都擁有一套保存得非常完好的關鍵基因,這些基因對細菌的生存發育能力非常重要。不同細菌的生存環境具有很大的差異,比如,有些細菌會生活在極端溫度下,從而對這些關鍵基因造成了很大的適應性壓力。因此,研究人員利用關鍵基因的進化多樣性對細菌病原體進行基因改造后,細菌病原體變得對溫度更加敏感,會在特定溫度下失去活性,給宿主動物提供免疫性保護。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弗朗西斯·內諾和同事從北極地區的喜寒細菌中分離出了一些關鍵基因,然后用它們取代了土拉弗朗西斯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的9個基因。土拉弗朗西斯菌的病原體通常在常溫下繁殖,而所有經過改造的菌株,繁殖溫度會從常溫變成高于室溫的30攝氏度,并會在溫度接近37攝氏度時停止生長后隨即死亡。
隨后,研究人員把這些經過改造的、對溫度敏感的土拉弗朗西斯菌注射到了大鼠和小鼠較冷的身體部位。研究人員稱,土拉弗朗西斯菌通常會給老鼠等嚙齒動物帶來致命性的影響,但這種接種方法為這些嚙齒動物提供了保護性免疫。而且,這些細菌不會出現在老鼠內部的器官上,所以,不會引發新的疾病。另外,經過改造后對溫度敏感的蛋白質常常與未經修改的蛋白質僅相差一個氨基酸,很容易恢復其耐溫屬性。
研究人員提出,利用這種進化了100多萬年、來自于寒冷北極的細菌基因,科學家可能研發出穩定的活疫苗,以預防腸道沙門菌、包皮垢分支桿菌等感染,也可以研制出通過溫度變化來加以抑制的細菌菌株。
上一篇: 健康細胞與癌細胞的“你死我活”治癌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