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能增強心衰患者耐力
日期:2010-07-05 12:35:43
近期,德國科學家通過臨床試驗證明了針灸可以增強心衰患者的耐力。該研究項目負責人德國海德堡大學醫院Johannes Backs博士稱,雖然小小銀針無法直接作用與心臟,但是看起來它能夠增強骨骼肌,從而讓那些心衰患者可以走的更遠。該研究發表于醫學雜志6月15日Heart在線版上。
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將正常服用藥物且病情穩定的心衰患者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患者在與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和抑制炎癥有關的穴位接受了10次針灸,對照組患者則接受“安慰針刺”,即針尖只對皮膚表皮產生較小刺激。結果顯示,接受針灸的心衰患者自己感覺乏力狀況有所改善,在規定時間內能連續行走的距離比接受“安慰針刺”的患者更遠。但兩組患者的心肌收縮狀況并無顯著區別。試驗發現,針灸后受測者血液中名為“腫瘤壞死因子α”的信使物質水平明顯降低,使得患者骨骼肌耐力增加(新華網 周谷風)。
針灸療法在我國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一書。它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傳統中醫學認為,針灸治療具有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的作用。
近年來,國內外科學界對針灸的研究越來越多。近期,讀者也可以從生物谷上看到部分發表與國際著名學術雜志上關于針灸的文章。尤其是對針灸治療的作用原理感興趣的不在少數。2010年年初,英國約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者利用現代科學手段檢查中國傳統針灸的效果,發現它可以引起大腦相應部位神經的變化,研究者采用核磁共振(fMRI)發現了這一現象,研究結果發表于Brain Research上(針灸可引起大腦神經變化)。5月底,同樣來自美國的學者發表了一篇關于針灸止痛原理的文章,文章發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上,研究證實了針灸過程中,腺苷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研究者通過添加治療白血病藥品的老鼠得出了針灸的正效應增大3倍的結論。一定程度解釋了針灸減緩疼痛的分子機制。
不過,香港大學胡釗逸教授發表于《英國醫學雜志》(BMJ)文章從疾病傳播的角度稱,針灸可以傳播乙 型及丙 型肝 炎,甚至是艾滋病。并建議針灸時使用即棄的針,以及在施針前加強消毒皮膚,減低傳播機會,有關單位應加強規管。
上一篇: 識別黑素瘤起源細胞
下一篇: 讓藏族人適應高原反應的關鍵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