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如何鎮痛
日期:2010-04-28 17:03:22
疼痛(pain)是機體對損傷組織或潛在的損傷產生的一種不愉快的反應,是一種復雜的生理心理活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之一。而嗎啡被認為是一種最安全的止疼藥,嗎啡的麻醉、鎮痛作用是自然存在的任何一種化合物無法比擬的。它的鎮痛范圍廣泛,幾乎適用于各種嚴重疼痛包括晚期癌變的劇痛,一次給藥鎮痛時間可達4-5小時,并且鎮痛時能保持意識及其他感覺不受影響。此外還有明顯的鎮靜作用,能消除疼痛所引起的焦慮、緊張、恐懼等情緒反應,顯著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
但是嗎啡的極易成癮性使得長期吸食者無論從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會對嗎啡產生嚴重的依賴性,造成嚴重的毒物癖,從而使嗎啡成癮者不斷增加劑量以收到相同效果。
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向小鼠注射了標記的和未標記的潛在嗎啡前體,諸如四氫巴馬汀(THP),然后分析了小鼠的尿液。此前的研究顯示人類和小鼠在尿液中分泌少量的嗎啡,但是科學家仍然不確定這種化學物質是否以及如何在體內產生。
研究人員檢驗了小鼠尿液含有嗎啡以及在它們的體內形成的相關化合物。對標記的分子的分析排除了嗎啡的飲食來源,表明了小鼠把THP代謝成了嗎啡,其過程類似于此前在罌粟中觀察到的嗎啡生產路徑。
研究人員提出,通過尿液分泌的嗎啡分子逃避了在器官和組織中的進一步修飾,這可能提供動物如何代謝這種化學物質的一幅快照。這組作者說,這項研究可能有助于確定嗎啡和類似化合物在人體中的作用,這可能幫助疼痛和藥物依賴性研究。
近期來自劍橋大學的科學家還發現了疼痛基因,他們對578名患有骨關節炎的患者進行研究后發現,他們與患有坐骨神經痛、背痛、肚子痛等慢性疼痛病的患者具有同一條基因——SCN9A。
之前研究人員又給186名健康婦女做了檢查,發現具有SCN9A基因的女性對疼痛更敏感。小組成員認為,在SCN9A基因指導下合成的蛋白質承載著痛覺的傳輸,這種蛋白質在痛覺神經末段的濃度極高,當疼痛來襲的時候能夠增大,刺激神經向大腦發送電子信號,然后人們才能感覺到疼痛。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基因療法可能讓飽受慢性疼痛折磨的病人徹底擺脫痛苦。
“疼痛基因”的發現可能催生出完全無副作用的新療法,還有助于解釋為什么患者對不同鎮痛類藥物反應不一。如果“疼痛閥門”能夠被人類控制,我們將徹底戰勝疼痛。
上一篇: 蛋白芯片的發展
下一篇: 重點實驗室最新成果解析成癮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