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驗血預測癌癥是否復發
日期:2016-07-07 09:28:07
最近,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癥中心和墨爾本大學的科學家報道稱,他們利用一種基因測試方法,找出血液循環中的癌癥相關DNA,從而準確預測一些早期結腸癌患者的腫瘤是否會復發。
這種以DNA為基礎的檢測方法發表在7月6日出版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如果在進一步的研究中得以驗證,可能最終能幫助臨床醫生決定哪些病人在癌癥二期最初階段需要進行額外治療。一般來說,第二階段的腫瘤,會入侵到附近的組織,但不擴散到其他器官,手術后的化療是否是有益的,這個問題一直都沒有定論。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癥中心路德維希中心主任Bert Vogelstein指出:“大多數二期結腸癌患者僅僅通過手術就會被治愈。然而,這些癌癥當中有一些會復發,我們需要改進我們的診斷檢測方法,以比當前傳統方法更早地檢測到疾病復發。”全球各地的實驗室正在研究基于DNA的測試方法。
在當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在四年的時間里,跟蹤調查了澳大利亞13家醫院的230名二期結腸癌患者,從2011年開始,他們收集了超過1000份血液樣本。科學家在手術過程中,從患者腫瘤采集了組織樣本,對這些組織樣本的基因序列進行了掃描后,他們在病人的原發腫瘤中確定了至少一個結腸癌癥相關基因突變。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跟蹤了每名病人血液樣本中的癌癥相關基因突變,在術后4至10周進行樣本采集,每三個月一次,持續長達兩年的時間。他們使用高度敏感的基因測試,來定位和擴增在血液中發現的DNA。手術后兩年,患者每六個月還接受一次全身CT掃描。
在230名患者中,有20名患者的血液中存在與癌癥相關的DNA片段,其中包括14名未接受額外化療和6名接受化療的患者。在14人當中,有11人在研究過程中通過CT掃描發現了癌癥復發。在6名接受額外化療的患者當中,有3人在研究期間出現了癌癥的復發。另外14名患者經歷了癌癥復發,但他們的血液測試沒有顯示與癌癥相關的DNA。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和Kimmel癌癥中心成員、腫瘤學教授Nickolas Papadopoulos博士指出:“盡管這種方法和其他基于DNA的血液測試都不完美,但是這項研究表明,當我們在癌癥患者血液循環中發現腫瘤DNA時,疾病就很有可能復發。”
目前,大約40%的二期結腸癌患者被認為具有復發風險,因此我們要檢測腫瘤已經長進腸壁的什么程度、手術過程中所檢測到的淋巴結數量、癌癥是否已經擴散到血液或淋巴血管。那些被認為具有更高風險的人,通常在手術后接受化療,但是“證明這些額外療法的益處”的工作,一直因為缺乏具有統計能力的大規模研究而受到阻礙。
Vogelstein說,預測復發風險的更好方法——例如在這項研究中描述的血液測試,可以確定一組高風險性的病人,從而為進行嚴謹研究以探討“額外治療的益處”提供了基礎。這些新的結果確認,癌癥診斷研究如何與新療法研究緊密相連。
約翰•霍普金斯Kimmel癌癥中心路德維希中心主任Kenneth Kinzler博士說:“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ctDNA是癌癥復發早期檢測的一種可行方法,目前我們正在進行更多的研究來改進這項技術,提高其靈敏度并確定最佳的測試時間間隔。”
當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沒有批準的以DNA為基礎的癌癥血液檢測,但是有幾家生物技術公司正在基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之前的研究結果,設計和研究這種方法。這種測試方法的成本估計范圍在幾百到幾千美元之間,目前還不清楚健康保險公司是否會賠償測試相關的成本。
腫瘤在緩解期后的復發,是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癌細胞在治療期間和治療之后能夠保持休眠狀態,只有在一段時間以后才被激活,經常具有更大的侵襲性。2015年3月,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蛋白質,在這個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Cell Reports》。
根據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Yosef Yarde教授帶領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一種三管齊下的方法,可以遏制一種侵襲性肺癌的復發。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5年六月二日的《Science Signaling》。
今年1月份,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的證據表明,在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患者體內復發的癌癥與原發腫瘤并不一定是同一來源。在發表于《自然》(Nature)雜志上的研究論文中,該研究小組描述了他們利用小鼠模型開展的遺傳工作,對人類腫瘤進行的全基因組測序,他們的研究發現以及研究人員認為要更好地治療患者需要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