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秘辣根為何能抗癌
日期:2016-05-19 08:57:03
辣根含有稱為葡萄糖異硫氰酸鹽(glucosinolates,又稱硫代葡萄糖苷,芥子油苷)的抗癌成分。芥子油苷的類型和數量取決于辣根的大小和質量。最近,科學家首次證明了辣根中的芥子油苷產物對抗癌酶的激活作用。
少量辣根可能看起來不是太多,但是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它包含的化合物可以幫助排毒,并消除體內的致癌自由基。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該雜志被認為是美國食品界Food Science 方面質量最好的期刊。
伊利諾伊大學的農作物科學家Mosbah Kushad指出:“我們知道辣根有利于健康,但是在這項研究中,我們首次將其與某些解毒酶的激活聯系起來。”
Kushad的研究小組此前鑒定和量化了辣根中構成抗癌化合物的化合物,稱為芥子油苷,從而指出,辣根含有的芥子油苷量是其近緣種西蘭花的大約10倍。Kushad指出:“吃一磅的辣根,我們肯定受不了。幸運的是,一茶匙的辛辣調味品就能足以獲得這些好處。”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Kushad和他的研究團隊尋找芥子油苷水解的產物,這會激活參與致癌分子解毒的酶。他們比較了11種美國辣根品系中這些產物的數量和活性,這些辣根以三個等級出售:U.S. Fancy、U.S. No. 1或U.S. No. 2。美國農業部(USDA)根據直徑和根的長度,將新的市售辣根歸入這些類別中。Kushad解釋道:“美國農業部對辣根的分級是否與癌癥的預防活動有關,還沒有任何信息,所以我們想要進行測試。”
該小組發現,高等級別的U.S. Fancy品系,比U.S. No. 1品系有明顯更多的芥子油苷。各種芥子油苷水解產品的濃度,根據農業部評級而有所不同,U.S. Fancy有更多的異硫氰酸烯丙酯(AITC),而U.S. No. 1則含有更多的1-cyano 2,3-epithiopropane(CETP)。
這兩個化合物有所不同,CETP比AITC有相對較弱的抗癌作用。不過,根據Kushad介紹,辣根中CETP的檢測是值得注意的。他說:“據我們所知,這是第一次檢測和測量辣根中的CETP。”該研究團隊表明,AITC是一種很好的飲食抗癌物質,不僅是因為它能激活負責解毒致癌分子的酶,而且還因為其90%攝入人體后被吸收。那么吃辣根的最低限度是多少呢?大約一茶匙的量。
除了辣根之外,此前還有研究報道過含有抗癌成分的植物,例如,去年6月份,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Paul Spagnuolo教授發現,牛油果中的一種脂質(avocatin B)可以通過靶標白血病干細胞,對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這一成果發表在十大腫瘤學期刊之一Cancer Research雜志上。
來自美國埃默里大學Winship癌癥研究所、芝加哥大學、UT西南醫學中心、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等處的科學家發現,在地衣和大黃中提取的一種橙色色素——稱為蜈蚣苔素(parietin),可能有潛力作為一種抗癌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十月十九日的《Nature Cell Biology》。
在《Molecular Oncology》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美國勘薩斯大學癌癥中心的徐博士和Neufeld似乎已經發現了一種潛在的藥物,是一種棉籽提取物——棉酚,棉花植物中的一種天然成分,目前正處于前列腺癌臨床試驗的早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