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Science:人類基因編輯取得共識
日期:2015-12-07 09:06:30
美國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和中國科學院聯(lián)合主持的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探討了用新方法(比如CRISPR)改變?nèi)祟?/span>DNA的前景和風險,尤其是引起巨大爭議的卵子、精子和胚胎基因組編輯。
胚胎或生殖細胞的基因工程改造,會給個體及其后代帶來永久性的基因改變,被許多人視為洪水猛獸。但這樣的技術(shù)能阻止遺傳學疾病的傳遞,造福許多被病痛折磨的患者。而且完全禁止這樣的研究似乎并不現(xiàn)實。
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經(jīng)過三天的熱烈討論終于達成共識,會議組委會于十二月三日發(fā)布了自己起草的聲明。該聲明指出,基因編輯技術(shù)不應用于準備建立妊娠的人類胚胎。推進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臨床使用是“不負責任的”,除非安全和效率問題得到了解決,而且相關應用得到了廣泛的社會共識。
該聲明并未禁止編輯胚胎或生殖細胞的基礎研究,涉及人類胚胎、精子和卵子的基礎研究和臨床前研究應當繼續(xù)前行。“我們并不希望把大門永遠關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說。
此外,這份聲明還呼吁人們謹慎地發(fā)展體細胞基因編輯的醫(yī)學應用,比如校正鐮狀細胞病的致病基因或者提高免疫細胞靶標癌癥的能力。這份聲名的部分內(nèi)容如下:
1. 基礎和臨床前研究。以下幾方面需要更多的基礎和臨床前研究(在適當?shù)姆ㄒ?guī)、倫理準則和監(jiān)督下):(i)編輯人類細胞基因序列的技術(shù),(ii)臨床使用的好處與風險,(iii)理解人類胚胎和生殖細胞的生物學機制。如果在研究過程中對早期人類胚胎或生殖細胞進行了基因編輯,那么編輯后的細胞不能用于建立妊娠。
2. 臨床使用:體細胞。體細胞的基因組不能傳遞給下一代。基因編輯的許多重要臨床應用是針對體細胞的,比如校正鐮狀細胞病的致病基因或者提高免疫細胞靶標癌癥的能力。我們需要理解這類基因編輯的效力和風險,例如基因編輯不準確帶來的風險。體細胞基因編輯只影響接受治療的個體,可以適用基因療法的監(jiān)管框架。
3. 臨床使用:生殖細胞。推進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任何臨床應用是“不負責任的”,除非安全和效率問題得到了解決,而且這種應用得到了廣泛的社會共識。任何臨床應用都應當在適當?shù)谋O(jiān)管下進行。目前基因編輯還沒有達到臨床應用的標準:安全問題還沒有得到充分研究,基因編輯的效果還比較有限,而且許多國家已經(jīng)禁止修改生殖細胞。不過隨著科學研究和社會認識的發(fā)展,生殖細胞編輯的臨床使用應當進行重新考量。
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的工作還在繼續(xù):在未來一年中三個主辦國的科學家和倫理學家將會繼續(xù)探討這次會議中提出的問題,他們計劃在2016年年底發(fā)布新的共識性報告。
上一篇: Cell:誰主宰了癌細胞的生死
下一篇: 一步式的新型腫瘤檢測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