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阿爾茨海默氏癥突破性發現
日期:2015-09-22 09:06:49
來自都柏林圣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的科學家們,闡明了阿爾茨海默氏癥形成的一個基本機制,有可能促成針對阿爾茨海默氏癥患者的新療法。相關論文發布在《Science Advances》雜志上。
阿爾茨海默氏癥是全球最常見的癡呆癥形式,當前在愛爾蘭有多達4萬人受累于這一疾病。它是65歲以上個體第四大死亡原因,是10大死亡原因中唯一無法預防、治愈甚至延緩的疾病。
這一疾病與記憶力喪失密切相關。其他的癥狀和預示性跡象包括難于執行熟悉的任務,出現語言功能問題如忘記短語或單詞,情緒、行為和個性改變等。
β-淀粉樣蛋白在患者大腦中積累是阿爾茨海默氏癥的一個主要特征。清除這一蛋白的能力受損似乎是導致斑塊累積及疾病進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盡管目前仍不清楚β-淀粉樣蛋白的清除模式,很顯然需要通過血流將這類蛋白清除出大腦。
不同于身體其他部位的血管,大腦中的血管具有的某些特性嚴格調控了進出血腦屏障(BBB)的物質。血腦屏障是腦組織和血液之間受到嚴密調控的一個能量及代謝物交換位點。
都柏林圣三一學院遺傳與微生物學院博士后James Keaney說:“我們證實了在阿爾茨海默式癥中這些血管的獨特組件——緊密連接(tight junction)發生了改變。我們認為,這一改變或許可作為一種搭乘機制,將有毒的β-淀粉樣蛋白清除出阿爾茨海默氏癥患者的大腦。”
與都柏林大腦銀行(Dublin Brain Bank)合作,來自都柏林圣三一學院的研究人員檢測了在一生中罹患阿爾茨海默氏癥的個體的大腦組織,并將結果與實驗室中模型系統觀察的結果進行了比較。
都柏林圣三一學院研究助理教授Matthew Campbell博士補充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闡明了在分子水平上理解這一疾病的重要性。穿過血腦屏障將β-淀粉樣蛋白周期性清除出大腦,在未來有著巨大的潛力用于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癥患者。下一步是要考慮如何實現這一步。”
“鑒于近期在抗β-淀粉樣蛋白抗體臨床試驗中取得的一些進展,我們希望我們的研究發現有可能會促成一些改進的及輔助的療法來治療這一破壞性的疾病。”
上一篇: 為什么女性更容易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