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學者聚焦中國的轉基因困境
日期:2015-09-22 09:01:38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我國在食品、飼料、榨油等方面對大豆的需求大幅上升。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廉價原材料,另一方面人們對轉基因大豆談虎色變,這使我國的大豆種植進入了一個尷尬的困境。
目前我國還沒有開放轉基因大豆的種植,傳統大豆種植面積在轉基因大豆的沖擊下逐漸減少。與此同時,我國又在不斷進口廉價的轉基因大豆,以滿足國內迅速膨脹的需求。在這個轉基因作物不斷擴張的時代,中國問題實際上是全球轉基因困局的一個縮影。
日前,中國農科院和密歇根州立大學(MSU)的研究人員首次分析了我國非轉基因大豆的現狀。這項研究發表在九月十八日的Scientific Reports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中國農科院的唐華俊(Huajun Tang)研究員和MSU的劉建國(Jianguo Liu)教授。
“轉基因作物的全球擴張備受關注,但人們并不清楚非轉基因作物的時空動態。研究非轉基因作物對環境學、社會經濟學和政策制定是很有意義的,”劉建國(Jianguo Liu)教授介紹道。
我國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主要從巴西和美國進口),也是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國,而黑龍江省是主要的大豆生產區域。研究人員發現,許多非轉基因大豆的種植戶正在改種其他利潤更高的作物,比如玉米。這種選擇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為玉米不能利用土壤中的氮,需要更多的肥料,會造成一定的污染。
從2005年到2010年我國的大豆種植區域逐漸縮水而且越來越分散,但一些熱點區域的大豆種植出現了增長。這說明大豆種植依然具備一定的優勢,存在著復蘇的可能。舉例來說,大豆更適應寒冷的春天而且生長期較短,而玉米就不適合這樣的環境。此外,對有些人來說大豆種植也是一項重要的傳統。
上一篇: Cell子刊:不知疲倦的癌細胞
下一篇: 中國學者PNAS:利用DNA圖譜診斷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