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遺傳所PNAS發表表觀遺傳學新成果
日期:2015-03-04 08:57:21
著絲粒是與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有關的重要染色體結構,是紡錘絲微管的附著之處,也是姐妹染色單體在分開前相互連接的地方。著絲粒能夠在激活和失活狀態之間交替變化,其裝配和功能不依賴于DNA序列,而是受到表觀遺傳學調控。
日前,中科院和密蘇里大學的科學家們在美國國家科學院PNAS雜志上發表文章,向人們展示了染色體片段上發生的著絲粒從頭形成(de novo centromere formation)。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中科院遺傳所的韓方普(Fangpu Han)和密蘇里大學的James A. Birchler。
在玉米中(Zea mays),B染色體著絲粒發生錯分裂(misdivision)會生成不同大小和序列的著絲粒。研究人員在這樣的片段中(該片段缺乏標準的著絲粒重復序列)先后觀察到了著絲粒的從頭形成和失活。
研究表明,著絲粒從頭起始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能夠在缺乏標準著絲粒的染色體片段上持續存在并遺傳下去。不過當大著絲粒和小著絲粒出現在一起的時候,小著絲粒會被失活。因此這種從頭形成的著絲粒遇到較大的常規著絲粒時,就會被失活并清除出染色體,以便維持核型的完整性。
下一篇: Nature發布CRISPR重要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