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Genetics:癌癥“大爆炸”
日期:2015-02-11 08:51:04
南加州大學USC的科學家們首次追溯了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的起源,并從中發現了癌細胞生長的重要線索,提出了癌癥發生時的“大爆炸”理論。這項研究發表在二月九日的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大爆炸”原本是一個經典的宇宙起源理論,該理論認為宇宙是在一次奇點大爆炸之后膨脹形成的。USC的研究人員指出,結直腸癌最初的發展模式與這樣的“大爆炸”很相似。領導這項研究的是USC的Darryl Shibata教授和Christina Curtis博士。
“每個腫瘤的發展史都銘刻在它的基因組中。要想有效的預防腫瘤,我們就得知道腫瘤初期發生了什么,從而阻止腫瘤細胞的第一次分裂,”Shibata說。
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胃腸道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這一疾病已經成為人類生命的嚴重威脅。結直腸癌是一個多階段、多步驟的病理過程,與多個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有關。不過迄今為止,人們還沒有完全理解這種疾病的真正病因和調控機制。
USC的研究人員在結直腸腫瘤的不同位置取樣,重建了最初的腫瘤細胞分裂事件,這些事件發生在腫瘤還未檢出的時候。他們發現,腫瘤的發生伴隨著新突變的爆發,像大爆炸一樣生成許多混雜的亞克隆。
許多癌細胞從一開始就表現出異常的移動能力或異質性,這使它們后來能夠侵襲并轉移到機體的其它部位。相反,最終形成良性腺瘤的腫瘤細胞一開始就不具備上述惡性特征。這些結果說明,有些腫瘤細胞生來就是邪惡的。
Shibata指出,區分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是非常重要的,醫生們可以根據這些信息決定是否切除腫瘤,為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式。
這項研究提出并驗證了一個結直腸腫瘤的生長模型,有助于人們進一步解讀腫瘤的生長動態和腫瘤內部異質性。下一步研究人員準備繼續探索腫瘤細胞誕生的具體過程,同時明確類似的“大爆炸”是否也存在于其他癌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