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thods——新測序技術
日期:2015-02-04 08:51:23
細胞有一套精妙的機制,根據環境變化調整蛋白質合成的速率。翻譯調控大多發生在起始階段,通過快速改變蛋白的表達水平,幫助細胞靈活應對外界壓力。
盡管人們早就意識到翻譯起始的重要性,但直接檢測單個mRNA的起始率一直比較困難。對起始密碼子進行系統性作圖,精確檢測相應的起始率,無疑將為翻譯調控領域帶來一場變革。
日前,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定量分析翻譯起始的新測序技術,定量翻譯起始測序(QTI-seq)。該技術能夠在單核苷酸分辨率上對起始翻譯的核糖體進行實時作圖。這項研究發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Methods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康奈爾大學營養系助理教授錢書兵(Shu-Bing Qian)。錢書兵博士早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主要研究興趣包括營養信號通路、應激反應、蛋白質合成、以及它們在人類疾病中的意義。
QTI-seq得到的翻譯起始圖譜不僅揭示了多樣化的起始密碼子選擇,還展現了在營養匱乏條件下細胞翻譯起始的動態變化。這些數據為人們提供了獨一無二的視角,有助于深入理解選擇性翻譯原則和翻譯起始的調控機制。
研究人員在RiboTag小鼠中,用QTI-seq實現了組織特異性的起始核糖體分析。肝細胞核糖體圖譜顯示,在禁食情況下小鼠肝細胞的蛋白酶體系統出現了翻譯水平上的顯著重編程。這種普遍存在的翻譯調控對于機體的生理性適應至關重要。
目前我們對翻譯起始機制的理解,主要是在體外培養的細胞中獲得的。QTI-seq可以在細胞和組織中全面監控蛋白翻譯的起始,首次實現了起始核糖體的織特異性分析。QTI-seq、RNA-seq和Ribo-seq相結合,能為人們展示在差異性生長條件下的核糖體翻譯全景圖。
QTI-seq是一種能在細胞和組織中定量研究起始核糖體的技術。該技術將幫助我們從整體上理解翻譯起始的基礎機制。
下一篇: DNA甲基化決定你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