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Trans Med:利用干細胞修復受損眼角膜
日期:2015-01-16 08:53:19
在印度海德拉巴,眼科醫生Sayan Basu正在進行一個試點項目,用干細胞來恢復角膜受損患者的視力。如果該程序成功的話,可能意味著,印度角膜受損患者可以避免長時間排隊等待角膜移植,并可能完全避免眼部手術。
最近,Basu在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完成的一項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值得注意的是,他正在使用這篇論文首次描述的一種干細胞程序。將小鼠研究結果快速用于治療人類患者,還是很少見的。
在這項研究中,干細胞是從小鼠未受傷眼睛的異色邊緣(眼睛的一個部位,位于角膜和鞏膜之間的白色部分)的微小活體組織切片中收集到的。這些細胞在實驗室中進行復制,然后被合并到一個纖維蛋白凝膠中,這種蛋白存在于血液凝塊中,常用作一種手術粘連蛋白。凝膠被涂抹在受損的角膜,在四周的時間內,就會再生出一個清晰的眼睛“窗戶”。
Basu在郵件中說,這個小型試點研究在10名患者的角膜瘢痕修復中顯示出希望,每名患者在一只眼睛中具有疤痕。這些試點結果要到春天的時候才可以公布。
他說:“現在,根據匹茨堡這項最新研究,我們開始進行一項試驗,使用異色邊緣來源的干細胞來治療角膜瘢痕。這項試驗的獨特之處在于,我們使用的是來自患者自身眼睛的細胞,來治療失明。”
這項研究是由匹茨堡大學眼科學教授和匹茨堡大學醫學中心Louis J. Fox視力恢復中心副主任James L. Funderburgh帶領,Basu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
一個多世紀以來,角膜移植手術已經用于修復受損和病變的角膜。但是對于全世界的人們來說,等待供體角膜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一旦有可用的角膜,要去除受損角膜或角膜層并用一個健康角膜取代它,就必須使用手術。接受角膜移植手術的患者隨后要面臨長時間的術后隨訪護理、終身藥物治療以及可能發生排斥反應的可能性。
干細胞程序是非手術性的,只需要一次溫和的麻醉劑。它也大大降低了排斥反應的可能性。
在美國有80家“眼庫”回收、準備和提供足夠多的供體角膜,以滿足國內需求,在2013年進行了48,229例移植手術。根據美國眼庫協會介紹,“眼庫”收集的其他21,000個角膜被送到無法滿足需求的國家。自從1961年以來,有一百萬美國人——從9日齡到超過100日齡,通過角膜移植恢復了他們的視力。這種手術有95%到99%的成功率。
協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Kevin Corcoran表示,匹茨堡大學的這一干細胞程序,是向干細胞研究邁出的一步。首先,該程序對印度這樣的國家更加有益,在那里患者需要長時間地等待供體角膜。
在美國,干細胞程序面臨諸多障礙。它必須在人類臨床試驗中被證明是成功的,并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與角膜移植相比有成本效益。
Basu說,在印度,由于角膜問題與疾病,有680萬人至少一只眼睛的視力小于20/200。這意味著他們甚至看不清視力測試表上的那個最大的E字母。在印度有一百萬人雙眼角膜都有問題。
他說:“在我們國家角膜疾病的負擔體現在,全球90%的眼外傷和角膜潰瘍所致的角膜失明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在印度最主要的原因是維生素A缺乏、感染和損傷。
在印度,有200,000名角膜失明患者將受益于角膜移植,但是每年足夠可用的角膜只能滿足10,000到20,000人的需求。
Basu說,他獲得了印度機構審查委員會和干細胞委員會批準,進行試點研究。自從收到批準以來,他一直在印度中南部海德拉巴的L V Prasad眼科研究所在人類中進行干細胞程序。
他與Funderburgh合作開展了一整年的研究,于2013年7月結束。在小鼠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功,讓他們感到興奮并認為該程序同樣也在人類中起作用。研究結果超出了預期。
生理化學博士Funderburgh稱:“即使在微觀層面上,我們都看不出接受干細胞治療的組織與未受傷角膜之間有何差異。我們還高興地看到,干細胞似乎能誘導它們放置部位附近組織的康復。這表明,細胞正在生產可促進再生的因子,而不僅僅是取代失去的組織。”
上一篇: Nature盤點生物學前沿動態
下一篇: Cell揭示癌細胞的保命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