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試驗證明埃博拉候選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日期:2014-12-25 10:23:16
今年早些時候有研究報道,預防埃博拉病毒及其近緣馬爾堡病毒的兩種實驗性DNA疫苗是有效的,會在健康的烏干達成年人中產生相似的免疫反應。這些研究結果,來自于非洲的第一個絲狀病毒疫苗試驗,發表的12月22日的《柳葉刀》雜志(The Lancet)。
本文第一作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的Julie Ledgerwood博士指出:“這是首次有研究在非洲人口中顯示一種實驗性埃博拉疫苗具有相當的安全性和免疫反應。這特別令人鼓舞,因為那些埃博拉病毒風險最大的人群主要生活在非洲。”
來自于NIAID的科學家開發了DNA疫苗,其編碼來自扎伊爾和蘇丹菌株的埃博拉病毒蛋白和馬爾堡病毒蛋白。這種疫苗含有病毒外表面蛋白質的編碼指令。對這些蛋白質的免疫反應,已被表明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模型中是高度保護性的。
在這項1期試驗中,馬凱雷雷大學Walter Reed項目在2009年11月至2010年四月之間,招募了來自于坎帕拉、烏干達的108名健康成年人(年齡在18到50歲之間)。在研究開始時,每名志愿者被隨機分配接種一次埃博拉病毒疫苗(30人)、或馬爾堡病毒疫苗(30人)、或兩種疫苗(30人)或安慰劑(18人),然后在4周后和8周后再次注射。
該疫苗單獨和共同注射都是安全的,并能以中和抗體和T細胞的形式,刺激一種免疫反應對抗病毒蛋白質。第三次注射后的四周內,只有超過半數的志愿者(57%,30人里面有17人)對埃博拉扎伊爾蛋白有抗體反應,而接受埃博拉和馬爾堡病毒疫苗的30名志愿者中有14人有抗體反應。然而,該抗體是不持久的,在接種11個月內返回到檢測不到的水平。
這兩種DNA疫苗在烏干達成人中都耐受性良好,在所有組中都報告了相同數目的局部和全身反應。只有一種嚴重的不良反應(嗜中性粒細胞減少癥;低的白細胞計數),在只接受馬爾堡病毒疫苗的患者中有報道,但不認為與疫苗有關。
根據Ledgerwood博士介紹:“這些發現構成了一種更有效疫苗的基礎,這種更有效的疫苗使用一種無害的黑猩猩感冒病毒進行傳遞,目前該疫苗正在美國、英國、烏干達進行試驗,以應對正在爆發的埃博拉病毒疫情爆發。”
牛津大學Jenner 研究所的Saranya Sridhar博士在一篇相關評論中寫道:“這項研究應該成為疫苗開發的更廣泛問題所圍繞的焦點,尤其是非洲,必須解決疫苗開發這個問題。考慮到后見之明對不斷變化的2014埃博拉爆發的益處,我們必須問我們自己:是否一種絲狀病毒疫苗應該進行更先進的臨床研究。目前國際對爆發的埃博拉疫情所作出的反應,是臨床疫苗開發速度和目標的一個典范,已經設立了未來疫苗研制必須判斷的基準。這項研究是在非洲部署絲狀病毒疫苗成功之路上的第一步,肯定有助于清除阻礙我們接近這一目標的障礙。”
上一篇: PNAS:微生物“暗物質”如何致病?